打通“最前一公里”和“最后一公里”——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(fā)展目標④
打通“最前一公里”和“最后一公里”
——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(fā)展目標④
推動高質量發(fā)展,民生是指南針、溫度計。越是年終歲尾,越要把群眾安危冷暖放在心上;越是收尾任務繁重,越要千方百計保障民生。
民生是最大的政治。保障民生“沒有最好,只有更好”,這是一項長期的、系統的、艱巨的、復雜的工程,沒有終點站,只有連續(xù)不斷的新起點。全年工作進入沖刺階段,我區(qū)開展深入基層“狠抓落實、深化改革、服務企業(yè)、保障民生、推動發(fā)展”專項行動,其中一項重要任務,就是深入基層、深入實際、深入群眾,把群眾面臨的問題梳理出來,把群眾的意見建議收集起來,把群眾創(chuàng)造的經驗總結好來,把群眾的干勁提振上來,從政策執(zhí)行的關鍵最前沿到措施落實的重要最末端,打通保障民生的“最前一公里”和“最后一公里”,集結最強力量、鼓足最大干勁、配置最優(yōu)資源,全力沖刺全年經濟社會發(fā)展目標任務。
保障民生是群眾的幸福之基。經濟發(fā)展的速度、新時代壯美廣西建設的進度、中國式現代化廣西實踐的力度,最終都落腳在保障民生的溫度中。正如歌曲《不忘初心》所唱的,“向往你的向往,幸福你的幸福”。近年來,我區(qū)始終堅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全區(qū)各項工作的主線,牢記讓人民生活幸福是“國之大者”,深入實施社保、就業(yè)、健康、安居、農補、文體等十大為民辦實事工程,將八成財政支出投向民生,推行清單化、項目化、實物化落實機制,做一件成一件,堅決打通“中梗阻”。持續(xù)開展“四下基層”“為民解憂辦實事”等專項行動,著力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,讓發(fā)展成果轉化為生活品質。此次專項行動,是更好落實在發(fā)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應有之義。
保障民生是群眾身邊最暖的紅利。把保障民生作為專項行動的重要任務之一,到問題多、困難多、矛盾多的地方去,有針對性開展破解復雜難題的對策調研,用解剖“一個問題”的精度,提升解決“一類問題”的深度,著力打通保障民生“最前一公里”和“最后一公里”。這樣的部署安排,不僅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接力,更是對以人民為中心發(fā)展思想的深度解讀。“最前一公里”和“最后一公里”,表面看是距離問題,根本反映的是對待群眾的態(tài)度問題。為什么有的地方民生政策總是走在路上、服務始終停在嘴上、訴求只是記在紙上、實惠沒有落在身上,說白了就是對群眾需求不上心,心里眼里沒有群眾。
保障民生不是在會議室里、材料堆里、微信群里喊出來、等出來的,而是在工作鏈條最末端、工作層級最基層干出來。要正確認識、全面把握此次專項行動的重點和任務,眼睛朝下看、腳步往下邁、身子向下撲。要對標最高抓謀劃,聚焦最好抓推進,錨定最優(yōu)抓落實,把群眾之煩列入問題清單,把群眾之難納入攻堅范疇,大力推廣“一線推進法”“點對點推進法”,讓有呼必應、應必有果、果必滿意成為廣西保障和改善民生最鮮明的標識和走向,以實打實換來心貼心。
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發(fā)展的動力與歸宿。民生需求中蘊藏著經濟發(fā)展的強勁動力,抓民生就是抓發(fā)展。在專項行動中,對接群眾之需,既要把規(guī)定動作做好,更要把自選動作做實,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群眾之所急所需,讓一項項民生工程、一件件民生實事,為幸福加碼、給發(fā)展加速,為打贏年底的沖刺之戰(zhàn)匯聚起磅礴力量。(廣西日報評論員)